当前位置: 首页>学术研究>活动及成果 > 《穿越岁月的激情——三件革命文物的苏州解放故事》
《穿越岁月的激情——三件革命文物的苏州解放故事》 时间:2021-04-27 10:00 来源:苏州革命博物馆 访问量:

    2021年4月27日是苏州解放72周年,姑苏晚报A01、02版刊发《穿越岁月的激情——三件革命文物里的苏州解放故事》,作者为苏州革命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时惜微。 





2021年4月27日《姑苏晚报》A01 A02 


  今天,是苏州解放72周年纪念日。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展厅中,陈列着很多与苏州解放有关的革命文物,见证了72年前姑苏大地解放的伟大历史。它们凝聚精神、承载记忆,是最好的见证者和讲述者。今天,让革命文物带领我们穿越72年的波澜壮阔,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,从党的光辉历史中,汲取奋进的力量。
  

     一件卫生衫
  见证共产党员的铁骨铮铮

  这是一件“伤痕累累”的圆领卫生衫。它的主人,是英勇无畏的新四军战士秦大刚。
  1926年,秦大刚出生在苏州通安金墅的一个商人家庭,曾经家境富裕。抗战爆发后,日伪的横行霸道、杀戮迫害和太湖湖匪的猖狂抢掠,让年少的他目睹了国破家亡。1943年,17岁的秦大刚在早先参加革命的大哥秦大鲤的影响下,毅然投身抗日洪流。1944年,秦大刚在金墅航船浜一所小学任教,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,利用讲台宣传抗日救国思想,对伪保安队士兵做策反工作,又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会,动员青年参加民兵组织。
  1945年3月,秦大刚赴苏浙公学学习,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。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家乡,成了新四军太湖县总队的一名战士,后来担任苏西地区金墅镇武工组组长。
  金墅,这座太湖边的小镇,是养育他的土地,也是他誓死捍卫的家园。抗战胜利后,新四军北撤,留守斗争的人员转入地下,秦大刚坚决服从组织决定,留守苏西。为保护当地群众利益,他带头惩办勾结军警、武装收租的反动地主,积极参与扫除湖匪的斗争。
  1947年初,反动派对苏西太湖地区的“清剿”格外残酷。地方反动武装和军队配合,成立太湖“清剿”指挥部,形成太湖包围圈,构筑碉堡、设置盘问所,建立特务情报网,甚至重金悬赏,企图一举消灭太湖地区的地下武装。
  1947年1月14日,秦大刚率领武工组的同志在金墅西泾湾村宿营。由于反动乡长的告发,当日凌晨4时,反动派太湖“清剿”指挥部出动驻军、保安队100多人将他们的宿营地包围。秦大刚发现敌情后立即命令武工组队员迅速分散突围。
  凌晨时分,寒风刺骨,能见度又极差,熟悉地形的秦大刚本可以轻易摆脱敌人的追击。然而为了掩护同志们脱险,他毅然把生的机会留给了队友。他只身边射击边向南撤退,用枪声吸引敌人。
  疯狂的敌人顺着秦大刚“送”出的线索穷追不舍,一直追到连河浜村。那时,秦大刚隐蔽在村东头的石桥下,一连几批敌人从桥上过去都没有觉察到。等后面的敌人赶来时天色渐明,敌人发现了桥下的秦大刚,立即将他团团围住。
  敌人对他威逼利诱,企图逼迫他缴械投降。面对重重包围、步步紧逼的敌人,秦大刚毫不犹豫,毅然举起手中的枪,用最后一颗子弹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当鲜血汩汩涌出,秦大刚身穿的卫生衫被染红了,他的尸首被敌人示众数日。他用生命捍卫了誓死不渝的信仰,用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初心!


  一枚藏书章
  印刻青年党员的使命担当

  抗战胜利后,中共苏州地下党组织为了加强与学生、青年的联系,属苏常太工委的苏昆段特派员徐懋德,与县中学生、地下党员唐崇侃,进步师生吴石牧、夏锡生、周善德、胡正平等一起,于1945年10月6日在护龙街、因果巷口的吴石牧家开办了文心图书馆。
  图书馆取“文心”为名,有着多重意义:古代文学理论著作《文心雕龙》,叶圣陶与夏丏尊合著的《文心》,都在青年学生中影响甚广。“文心”两字还蕴含着把图书馆办成苏州文化中心的目标。文心图书馆作为中共苏州地下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,通过借阅书籍、编写刊物、组织联欢活动,引导了相当数量的青年人走上革命道路。
  与“文心”这个图书馆名一样颇具深意的,还有这枚精心设计的藏书章。藏书章上,在一个齿轮的中心,印有“文心图书”四个字,还有一把高擎的火炬,仿佛能照亮黑暗的大地,让人们找到前进方向。这枚火炬藏书章曾敲在图书馆的每一本书上、每一张借阅单上。在创办不到四年的时间里,文心图书馆发展了2000多名读者。这些书籍,如火炬一般,点亮黑夜,照亮读者渴望光明的心灵。
  苏州青年唐崇侃是一位有理想、有才华的年轻党员,曾担任文心图书馆党支部书记。他与其他创办者们自筹经费、编辑刊物,引领知识青年们以文聚力,以笔为戈,将文心图书馆发展成了苏州极有影响力的社团。他曾在自己的诗歌中呼吁:“青年人,你们应该看齐的是正义和真理,而不是杀人犯和刽子手。”他说:“我一千次敲打我的理想,坚强之,纯粹之,然后有剑了,向罪恶的黑手臂击去。”一心想着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他,在担任战地记者时,牺牲在采访的路上,年仅21岁。
  在“文心”精神的指引下,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受到了教育,认清了前途,许多知识分子加入了中共苏州地下党组织。随着文心图书馆的影响和带动,“大地”“行知”“职青”等一批小型图书馆纷纷涌现。艺生歌咏团、正风话剧社等进步文艺社团也相继成立,最终汇聚成了被毛泽东誉为“第二条战线”的强大力量,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。 


  一只军用水壶
  亲历解放苏州的决胜时刻

  这只军用水壶,为原址位于枫桥附近的苏州华盛造纸厂翻建时挖出。它是人民解放军激战枫桥铁铃关,打响苏州古城解放第一枪的“见证者”,它的主人叫戴福兴。
  1949年4月21日,毛泽东、朱德发布《向全国进军的命令》,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。1949年4月26日零时起,人民解放军29军先后沿沪宁铁路向苏州进军。85师按照部署沿铁路两侧展开,主攻苏州,其中254团向右侧进发,从浒墅关向南经史家桥攻击枫桥镇。86师攻占横塘,插至城南控制苏嘉公路和沪宁铁路,截住敌人退路。4月26日下午4时许,85师254团一营越过西津桥、吴思巷,与敌人前哨部队接触,将敌人击退至枫桥。夜间,254团以一、三营在枫桥铁铃关北、南两侧展开进攻。但由于古枫桥旁铁铃关三面环水,易守难攻,敌军又在桥上和关上构筑碉堡,架设机枪,凭险固守。同时,南边的江村桥上敌人也有工事据守,与铁铃关的敌人形成掎角之势,解放军的进攻受到很大阻力。
  4月27日拂晓,254团三营在机枪火力掩护下,同时向枫桥、江村桥猛攻。但敌人居高临下,火力交叉密集,仍然屡攻不下。团长李力群立即组织力量,在华盛造纸厂处架设浮桥,迂回到敌后,形成夹击之势。此时,85师的山炮团占据有利地势开始射击,两处守敌仓皇撤逃。
  解放的冲锋号角终于吹响!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守敌重点防御的铁铃关,为古城的解放打开了胜利通道。4月27日清晨6时40分,古城苏州宣告解放。人民解放军分别从平门、阊门、金门、娄门入城,会师于察院场。苏州的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。
  在解放古城苏州的过程中,戴福兴等7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情怀,苏州人民永远不会遗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