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学术研究>活动及成果 > 九一八事变后,苏州大地燃起抗日烽火,百万民众“与海内外同胞共赴国难”
九一八事变后,苏州大地燃起抗日烽火,百万民众“与海内外同胞共赴国难” 时间:2021-09-18 13:44 来源:苏州革命博物馆 访问量:


2021年9月18日《姑苏晚报》A07版

本报记者:朱琦    本报通讯员:蔡洵颖 金丽娴(苏州革命博物馆)

      

 90年前的9月18日,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,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,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。在战火硝烟中,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,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去。苏州这片土地上,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。

  全民抗战,同心赴国难

9月21日,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,苏州各界反日救国会成立并发表宣言:“我苏州百万民众,甘以生命寄托之躯干,与海内外同胞共赴国难。”随后,苏州各界掀起了一波集会抗议、宣传抗日和抵制日货的热潮。

1932年1月28日,日军大举侵犯上海闸北、江湾、吴淞等地。蔡廷锴、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,淞沪抗战爆发。十九路军和随后参战的第五军官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英勇抵抗一个多月,迫使敌军三易主帅,数度增兵,损兵折将1万余人。

苏州紧邻上海,在战斗期间遭受日本战机的狂轰滥炸。眼见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,苏州百姓万众一心,誓作淞沪抗战的坚强后盾。1月30日,苏州各界代表举行会议,通过了对上海抗日军队给予物资和精神援助、组织赴前线慰问队等七项决议。苏州各地方组织和民间团体,组织募捐筹款、收购物资,并由各乡农民冒着炮火,肩扛手推送到前线。吴县地方治安会在省立苏州农校和留园设立后方医院,收容了大批淞沪难民和1000余名前线伤员。共青团苏州市委出版的《潮流》刊物,报道了前线抗战、后方声援的消息,还组织青年上街演出,宣传抗日。

由于国民政府妥协退让,淞沪抗战最终失利。1932年5月28日,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在苏州公共体育场召开,前来致祭的军民达5万余人。追悼会后,隐居在苏州的爱国士绅李根源在城外马岗山修建了阵亡将士墓地。葬礼当天,李根源、张一麐等人以最高规格的祖宗之礼,率乡民、学生近万人,披麻致祭,负土安葬,并在墓前竖“英雄冢”碑(李根源题)和“气作山河”碑(张治中题)。

  中流砥柱,有我“郭”“建”“光”
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。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,开辟敌后战场,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,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。京剧《沙家浜》讲述了抗战时期的阳澄湖畔,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,在地下党员阿庆嫂和抗日群众掩护下,带领伤病员安全归队,最终消灭阳澄湖地区日伪武装的故事。剧中的郭建光有着三位历史原型,分别对应着“郭”“建”“光”三字。他们的故事,都与我党领导的“江南抗日义勇军”(简称“江抗”)有关。

1939年5月1日,叶飞奉命率新四军六团从茅山出发,东进抗日,成立了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。“江抗”成立后,主动与日伪军交战,取得了包括浒墅关战斗在内的一系列胜利。同时,“江抗”也发展自身力量,整编爱国武装,与驻太仓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团领导人唐纳民、郭曦晨就避免摩擦、合作抗日达成协议,派指导员朱慕陶常驻保四团三营,协助工作。这里的郭曦晨,就是郭建光原型人物中的“郭”。

11月6日,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部成立(简称“新江抗”),夏光担任司令。我党还加速发展“民抗”力量,由任天石任司令,李建模任政治部主任。夏光,即为郭建光原型人物中的“光”,李建模自然便是“建”了。

夏光骁勇善战,指挥“新江抗”在反“清乡”斗争和游击战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。“新江抗”的成名之战发生在相城区阳澄湖镇洋沟溇村。1940年2月8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一,“新江抗”将士们正准备与洋沟溇村村民一起联欢,突遭日伪军偷袭。七八十名敌军在晨雾中抢占湖滩,向洋沟溇村猛攻而来。夏光临危不乱,一边下令特务连抢占有利地形和屋顶制高点,阻击敌人,同时命令一连迂回敌人侧翼发起攻击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“新江抗”击退敌人,毙伤日伪军20余人,击毙日军指挥官斋藤,取得了洋沟溇战斗的胜利。

郭曦晨在革命道路上越走越坚定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40年夏,他与其他同志通力合作,将保四团整编入“江抗”,成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。此后,郭曦晨还担任了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太仓县长。在被叛徒出卖而入狱后,他在狱中担任中共临时支部委员,与同志们秘密出版手抄本《劳动战线》,鼓舞难友斗志。

与夏光、郭曦晨这种勇将不同,李建模的阵地不在前线,而在书桌上、在账册中、在田间地头,被誉为“财经战线红管家”。1939年5月,李建模开始接触财经工作。1941年开始,他专职从事财经工作,历任江南财政处处长、新四军六师供给部部长、惠农银行行长、苏南行政公署行政委员兼财经处长等职。李建模为根据地制定税率、税法,领导组织各种类型的消费和生产合作社,开展劳资协商,建立工商管理制度,发行货币,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,为东路抗日根据地和西路茅山根据地的财经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不幸的是,1945年10月15日,李建模在渡江北上时遇沉船事故,光荣牺牲。

坚持到底,无惧陷重围

1944年9月9日清晨,中共苏西县委书记兼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和50多名游击队员、民兵骨干来到太湖冲山岛,参加苏西县委举办的短训班。然而由于叛徒胡文仁告密,短训班的情报被泄露给了木渎日军警备队。

下午4时,日军警备队长平山纠集300余名日伪军,乘坐汽艇包围了冲山岛。薛永辉得知情况,立即下令短训班学员分散隐蔽。敌人登岛后,立即封锁了港口,扣留了岛上船只,还派出两艘汽艇围绕冲山岛巡逻,意图将薛永辉他们困死在岛上。随后,敌人开始挨家挨户搜查,又搜遍了岛上的山头、河沟、山洞。不少同志都被敌人抓住了。

时间一天天过去,敌人的搜捕行动始终没有终止,他们一遍遍搜村、搜山、搜湖,用机枪扫射芦苇荡,在草木茂盛处纵火,还将很多芦苇丛都踏平了,却一直找不到薛永辉的踪影。
薛永辉在哪里?敌人搜捕的第一天,他们躲在了岛南的芦苇荡里,同志们互相搀扶,在太湖的浪潮和天降暴雨中,坚持了一整夜。接下来的几天里,薛永辉和同志们开始分批突围。很多水性好的同志成功突围了,最终留在芦苇荡里的,只剩薛永辉、严月落、王坚、张云和李兴根五名同志。

9月的太湖,白天湿热,晚上骤冷,严酷的环境折磨着他们。薛永辉知道,如果一直泡在芦苇荡里,他们自己一定会饿死、病死。于是,他们互相搀扶着,悄悄走出芦苇荡,到稻田捋谷子充饥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薛永辉他们一边躲避敌人搜查,一边为生存而拼搏。饿了,就吃生稻谷;渴了,就喝水沟里的水;累了,就轮流放哨睡觉。他们忍受着白天的闷热和夜晚的冷凛,忍受着苍蝇、蚊子和蚂蟥的叮咬。他们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可精神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,他们互相鼓励、互相照顾,始终坚守革命斗志,坚持必胜信念。

被围20天后,新四军的增援来了。敌人抓不住薛永辉,也不敢与新四军硬碰硬,只能仓皇撤退。这时,薛永辉他们5人,才从芦苇荡中走了出来。他们步履蹒跚,浑身浮肿,面色灰白,衣服也早已碎烂,可意志却始终那么坚定,那么顽强。

1945年9月2日,日本代表在东京湾正式签署投降协议;9月30日,驻苏的日本军队在谢衙前向中国军队缴械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,我们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