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动态>社教动态 > 重绘《新青年》之底色,感新时代青年之精神
重绘《新青年》之底色,感新时代青年之精神 时间:2024-05-02 12:46 来源:苏州革命博物馆 访问量:

5月4日,青年节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纪念的日子。

1919年,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。5月4日,北京的青年学生率先走上街头,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。这场反帝爱国斗争迅速波及全国。消息传到苏州后,苏州各界人士群起响应,以各种形式表达爱国热忱。东吴大学、省立一师、省立二中及桃坞、晏成、萃英、英华等学校的学生以集会、罢课、游行、演讲等形式开展声援活动。为了声援学生,苏州的工人、商人也纷纷加入到罢工、罢市的行列中,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浪潮席卷苏州。



1919 年 5 月 9 日,东吴大学、省立二中等 6 所学校的学生在苏州公共体育场集会,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。



萃英中学学生上街游行示威。


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,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,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,值得我们用“青年节”这个特别的日子来纪念。

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。5月2日,苏州革命博物馆开展社教课程“绘声绘色‘说’革命文物之《新青年》”。

宣教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基本陈列“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”,并重点介绍革命文物《新青年》。保存至今的《新青年》,最长的已逾百年,但从它的字里行间,甚至只是那些带着时代印记的封面中,依然能感受到百年前青年赤忱的爱国之心。

小贴士:《新青年》

1915年9月,陈独秀在上海创办《青年杂志》,次年第2卷第1号起改名为《新青年》。该杂志的创办,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启。陈独秀在发刊词《敬告青年》向进步青年提出六点要求:自主的而非奴隶的,进步的而非保守的,进取的而非退隐的,世界的而非锁国的,实利的而非虚文的,科学的而非想象的。






1918年11月,李大钊在《新青年》第5卷第5期发表《庶民的胜利》和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二文,这是中国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文章。五四运动后,《新青年》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。




活动中,学生朗读《新青年》并为其封面重新绘上色彩。我们希望通过以为《新青年》封面重新“绘色”的方式,让泛黄的书页中百年前青年们的呐喊回响于新时代,呼唤当代的“新青年”,以奋斗为底色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。学生还写下了活动感悟,致敬百年前那群上下求索救国救民之路的青年。





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明天的中国,希望寄予青年。青年兴则国家兴,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。年轻充满朝气,青春孕育希望。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、涵养进取品格,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,不负时代,不负华年。”

新时代的新青年们,还有那些即将成为青年的少年朋友们,请你们从历史与时代中汲取力量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