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5年5月30日,灰蒙蒙的天空翻滚着乌云,上海租界里戒备森严。两千多名抗议群众,在租界的大街小巷集会游行,散发传单,揭露帝国主义枪杀工人、抓捕学生的罪行。随着一阵刺耳的枪声响起,顿时一片血雨腥风,五卅惨案爆发。中共中央号召各阶层人民结成反帝统一战线,展开罢工、罢课、罢市斗争,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。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逐步席卷全国。
中共党员姜长林到苏州传达党的指示后,苏州党团员代表立即行动起来,组织演讲、游行、集会,宣传反帝爱国思想。为了支援因罢工而生活困难的上海工人,苏州人民积极开展募捐活动。乐益女中教师、共产党员叶天底组织师生义演筹款、上街劝募,成为全市各校募捐活动的先导。在多次募捐活动中,苏州各界共募集捐款近2万元。部分捐款在运动后期被退回。苏州人民用这笔余款将公共体育场与苏州公园间的小路拓宽成大路,取名为五卅路,这也是全国唯一一条以“五卅”命名的道路。
在五卅运动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,5月29日,苏州革命博物馆走进金阊实验小学校,开展“红色苏作——五卅,我们用小竹筒纪念”主题社教活动。五卅运动募捐时,苏州中小学生每3到4名组成一个劝募小组,配备盛钱的竹筒,分别向茶馆、书场、戏院、饭店、殷实人家及路人劝募,有些甚至还走出城市、下乡劝募,最多时全市有1000多个劝募小组。劝募小组将竹筒统一交给学生联合会,学联则当众剖开竹筒,并将钱转交上海工人。
小贴士:
“红色苏作”系列活动为苏州革命博物馆联合青城美术馆,共同创办的品牌社教活动。我们将从苏州地方党史、革命史中汲取特定元素,指导活动参与者制作相关手工制品,让他们在动手中了解历史故事,体会红色文化。
青城美术馆在苏州创办于2020年,致力于学校和社区的公益活动,连续三年获得模范守信企业和社区优秀共建单位,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高品质的艺术教育和展览服务,通过艺术熏陶和教育引导,让孩子们更加自信、独立、出彩。
“红色苏作”系列首次活动为“钢板护胜利 渡船载光明”,于4月27日苏州解放纪念日开展,指导学生制作了参与解放苏州第一枪——双山岛战斗的渡船船模。
活动当天,社教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五卅运动的历史,特别介绍了募捐竹筒的故事。老师带领同学们,仿照五卅运动中的募捐竹筒,亲手制作一只“竹筒储蓄罐”。
时代的发展,技术的进步,让我们往储蓄罐中投币的机会少了,但“积蓄”和“节约”的意义却不会过时。在制作竹筒储蓄罐的过程中,孩子们积蓄起了自己的细心、耐心和用心,也积蓄起了自己遇到困难勇于面对、敢于克服的毅力、定力和魄力,他们把自己的感悟和梦想一起装进了这储蓄罐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,民族的希望。通过竹筒储蓄罐的制作,让同学们明白积蓄的益处,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,铭记历史,珍惜当下。让这承载梦想的储蓄罐陪伴你们左右,展翅飞翔,遨游九天,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!让华夏儿女在祖国大地上续写辉煌篇章!